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不满意代表”张菊华:为了农村孩子的明天
日期:2010-12-16 00:00 浏览次数:

连续三年,她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出多项意见建议;连续三年,她在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征求意见表上填下“不满意”,坚决要求重办;连续三年,她以人大代表的坚韧和执着,依法履职,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了农村孩子的明天,再大的困难和付出也值得。”她是如此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她就是嘉兴市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处主任张菊华老师。
 
简陋的教室刺痛了她的心
“如果不是去现场,我都不相信嘉兴还有这么破旧的学校,看着孩子们在那样的环境里学习,我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虽然已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次农村小学之行,张菊华仍记忆深刻。
作为来自教育系统的嘉兴市人大代表,张菊华经常有意识地与学校和老师联系交流,了解当前嘉兴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来自秀洲区新塍镇的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反映:“张老师,您是人大代表,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实在太差了。”
曾经在农村中学工作过13年,张菊华对农村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也深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她应尽的职责。没过几天,张菊华拿着笔、本子以及相机,只身来到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所辖下的桃园完小实地走访,了解情况。
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教室,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还有教学楼墙上纵横交错的可怖裂缝。学校唯一的会议室是一间弃之不用的教室,没有像样的会议桌,靠墙堆满了破课桌,不知情的人,真会以为这里只是个杂物间。而所谓的操场竟然只是一片长满了荒草的“草场”。即使早有心理准备,张菊华仍然大为震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又接连走访了几所条件较差的小学,情况大抵也如此,有个别学校甚至简陋得连学校门牌也没有。张菊华用手中的相机定格这真实的场景,用笔记录下师生们的辛酸与期望,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无疑使她的调研报告真实而有说服力。
这几年,嘉兴市城市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进展很快。城市学校老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施已不是新鲜事。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备,有力地提升了教学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准。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村中小学简陋的教学条件。到2007年底前,全市共有53所学校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它们全部分布在农村。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深深触动了张菊华。实地走访结束后,她连夜着手建议的撰写,并在2005年年初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建议》,要求市政府切实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尽快出台政策,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这个建议被列为当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四个建议之一,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也悄悄拉开了嘉兴市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序幕。
 
让承办部门无奈又佩服的人大代表
瘦削的身材,爽朗的笑声,快人快语的张菊华给人的印象是随和与直爽,然而面对政府部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张菊华却变得十分严谨,甚至近乎苛刻。在她所提的40多件建议的办理过程中,只要出现办理不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她都会填下“不满意”,坚决要求重新办理。她的执着与坚定,至今还让许多群众和建议承办部门负责人难以忘怀。
这几年,随着西南湖片的快速发展和松鹤社区等新小区的建设,原本偏辟的地段渐渐热闹了起来,不少居民纷纷入住新社区,而出行问题却让小区居民们颇为头痛。居民们往往要步行10多分钟,横穿几个小区,才能找到公交站台,这尤其给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张菊华得知此事后,很快来到了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和了解情况,她深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即联系了相关部门,建议他们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居民的出行困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尽管相关部门一再进行解释,提出各种缓解社区居民难题的方法,但居民们提出的在社区附近增设公交站点的要求却迟迟得不到满足。
对此,张菊华丝毫没有妥协,坚决要求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当初我们去了几拨人,数次上门解释、答复,都被张老师挡了回来。”承办此事的负责人至今还对当时的一幕记忆犹新。而张菊华对于那次与政府部门的“较劲”也印象深刻:“接到一些居民的反映后,我去了现场几次,也和社区居民沟通过,大家都认为,无论是出于满足百姓实际需求还是完善公交站点的规划设计,在社区附近设置公交站点都不该有问题。”张菊华坦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必须要为信任她的群众负责。尽管承办部门办理态度很诚恳,但对办理结果“满意”还是“不满意”,关键要看效果。在张菊华的一再坚持下,新的公交站点最终在社区附近建立起来,切实解决了困扰居民已久的难题。
对于张菊华的执着,一些部门负责人无奈中带着几分佩服:“这样倔的代表,真服了。”久而久之,张菊华“不好好办建议就绝不妥协的”脾气也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中口口相传。
 
三个“不满意”催生三项政策
真正让张菊华难以解开的心结,依然是嘉兴市城乡教育软硬件设施的巨大差距。为了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她连续三年在政府部门建议办理反馈意见栏中签下了“不满意”的答复,自觉而坚定地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让全市约5万名农村学生受益。
面对张菊华的屡次“不满意”答复,嘉兴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一直以来,由于南湖、秀洲两个区属于半级财政,所以财政资金压力很大,在农村教育投入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面对有限的财政拨款,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承办部门的办理态度很好,过程也很完整,但办理结果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没达到我期望的结果。”在2005年政府部门办理反馈意见中,张菊华郑重写上了“不满意”三个字。她表示,这个建议是基层教育系统的老师们托付给她的,是经过详细调研形成的,而且根据嘉兴经济发展条件,政府也是可以做到的。“虽说义务教育费用应由县级财政承担,但南湖、秀洲两个区属半级财政也是不争的事实。省财政都对县(市、区)有转移教育经费,更何况是税收直接受益的市政府了。”张菊华认为,在南湖、秀洲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市政府有义务出台政策进行扶助。
张菊华的反馈意见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办理结果退回后,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多次进行衔接、协调,向市政府提出了调研报告。以此为基础,市政府最终出台了市本级财政对两个区实行转移支付的相关文件,规定市财政从2005年至2007年,每年拨出500万元用于市本级农村教育。
“从嘉兴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对农村教育的这些投入还是不够的,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之后两年召开的市人代会上,张菊华又先后提出建议,要求市财政把市本级农村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列入经常性支出计划;要求确保对市本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低于省定标准;要求教育经费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两区农村教育等等。对于两年中的两次代表意见办理,张菊华感到,虽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实质性举措,但政府反复强调财政的困难,始终没有采取大的动作来解决农村教育面临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对此,张菊华又两次在人大建议办理反馈表上写下“不满意”。代表的“不满意”,引起了政府的“再重视”,建议承办部门多次与张菊华联系,重新办理她所提的建议,努力做到代表“满意”,群众受益。
源于每一个建议都经过亲身体验、深入调研,源于老师、家长,尤其是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更是源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张菊华敢于在三年中连续写下三个“不满意”;也正是她的这股韧劲,大大加强了市财政对两个区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2006年,市财政决定把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投入市本级农村教育500万元的政策,在时间上再延长3年,即实行到2010年;2007年,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两个文件,使嘉兴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比省定标准提高100元。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嘉兴的明天
漂亮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标准篮球场……每次踏进建造一新的校园,新塍镇桃园完小校长章剑忠总感到有阵阵喜悦涌上心头。而一年前,整个桃园完小还只有一个全校师生共用的室外厕所,简陋的操场一下雨半个月都干不了。“新教室可亮堂了,课桌是新的,黑板是新的,地上还铺了磁砖,扫起地来可容易了。”一说起新教室,天真的孩子们就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休,满脸的开心与自豪。
据秀洲区教文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年,秀洲区薄弱学校改造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1.73万平方米,总投入2亿多元。到今年年底,全区可基本完成所有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当年张菊华用相机记录下的破旧的学校即将成为历史。“真要感谢张菊华代表帮我们呼吁,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章剑忠校长不无感慨地说。
在张菊华等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和监督下,以及市财政、教育等部门的认真办理下,近几年嘉兴市农村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全市用于“四项工程”、提高教师待遇、校舍改造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就超过了3000万元。
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跟上去了,这是否这就意味着嘉兴的城乡教育已达到了相同的水平呢?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嘉兴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张菊华提出《关于增强区域教育竞争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议》,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教育规划中,体现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的政策性导向,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全面提升城乡教师素质,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软硬件的实质性差距。让张菊华高兴的是,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中,市财政每年新增的2000万元经费,除考虑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等项目支出外,还考虑了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的财政扶持政策,而该项政策将一直持续至2013年。
“教育的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否。作为来自农村一线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生存状态,是代表的职责所在。只要还有需要,我会一直提下去。”张菊华坦言,嘉兴市是全国城乡统筹先行区,农村孩子应该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同质的教育。“通过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打造长三角教育品牌,让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说着说着,张菊华眼神流转,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农村孩子明天的希冀,更是对嘉兴灿烂明天的无限憧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