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依托平台,多渠道“接单”,推动法律服务需求全采集。一是开门纳言。区人大常委会采取“固定+流动”“集中+日常”等多种方式收集法律需求,每个月进代表联络站,邀请企业家、居民群众参加座谈,利用12·3代表日活动、普法宣传日等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各镇(街)人大积极探索创新“家站点”平台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全天候、开放式”接待。二是上门征询。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契机,区人大组织代表进企业、进市场、进家庭、进园区等,深入基层了解法律诉求,广泛收集涉法建议。三是码上集采。在每个代表联络站均公开区、镇人大代表信息,并设置二维码专区,居民群众可选择任何一名人大代表扫码反映诉求。2024年度,区、镇两级代表共收到劳动用工、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涉法事项180件,办结率为98%。
二、分类流转,加速度“派单”,推动法律服务办理全维度。一是领衔主办。针对疑难复杂的涉法问题,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主办,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办理意见建议。二是集中交办。针对全区性类案,区人大召开专题交办会,召集相关部门协调会商,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三是线上流转。建立由人大代表、部门业务骨干等20余人组成的法治服务团队,按部门职责分工,通过“代表嘉”平台,分类在线派单,部门接单后在规定期限内处置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至区人大。
三、注重实效,零距离“评单”,推动法律服务质效全提升。一是面对面测评。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和审议区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及其工作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并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当场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8%以上。二是点对点回访。区人大常委会6个代表专业小组,根据职能和特长,融入6个工业社区微型公共法律服务点,由专业代表担任“首席体验官”,点对点联系企业,监督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三是线连线评价。在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0个基层代表联络站均放置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依托“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检察联络点”在线开辟涉法服务评价专区,接受居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办理结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