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秀洲区人大新城街道工委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扎根一线、面向群众的优势,坚持标准化、全域化、专业化、网格化等“四化并进”,努力探索形成“制度完善、布局合理、力量汇聚、有序高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新城模式”,为“立法直通车”驶入快车道开路架桥。
一是坚持标准化管理,提升基层立法规范度。根据市、区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建立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意见建议征询八步工作流程》《新城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度工作计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联系点的目标任务、能力建设、作用发挥、履职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实现组织架构、办公场所、日常运行、档案资料“四个规范”,确保各项工作趋于制度化、标准化,以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坚持全域化布局,提升联系渠道广泛度。按照开放融合、便捷高效的原则,构建“联系点+联络站+采集站”工作网络体系。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一体建设、深度融合,结合接待选民、代表有约等活动,实现阵地共建、功能共融、活动共推、信息共享;成立区司法局、子城律师事务所、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16家立法信息采集站,打造立法联系“矩阵”,最大限度地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丰富征求意见形式,把握各方诉求,回应各方关切,形成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
三是坚持专业化运作,提升意见征集精准度。吸纳律师、司法、公安等17名立法咨询专家,并组建由30多名代表、议事员、社区(村)干部等组成的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借助“外脑”“智库”优势,以专业能力深耕专业领域,确保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时获得专业性、持续性的支持。今年以来,重点围绕“综合查一次”、住房租赁安全管理、机动车停车管理等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座谈会9次,梳理形成专业性建议37条,让基层声音直达立法机关。
四是坚持网格化履职,提升立法活动实效度。依托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将73名代表、议事员纳入网格,并聘请256名党员、网格员、楼道长等担任选民联络员,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把意见征集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小单元”,让立法过程充满“民间烟火气”。今年,代表、议事员针对养犬管理、生态治理、营商环境等问题,向群众提供“法律讲堂”“法治体检”“法治坐诊”等活动20多场,从根源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真正将“金点子”正化作基层治理“金钥匙”。